健忘是一种疾病吗?>>>>
年龄大了,难免经常忘事儿。怎样才能区分正常衰老和病理性”健忘”呢?在痴呆症患者起病的早期,记忆力下降是隐匿而且缓慢进展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简称MCI)”阶段,虽然有”健忘”的表现,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不受明显影响,因此通常被忽视。研究发现每年有15-20%的MCI患者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而正常老年人只有1-2%。当老年人出现以下表现时,可一定要引起警惕。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病理性”健忘”最常见的病因>>>>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痴呆症最主要疾病,大约60%以上老年患者的痴呆是由此疾病所致。
目前这个疾病完整确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明确,经典的病因病理学假说有两个,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和“异常磷酸化Tau蛋白假说”,这些病理改变多发生在痴呆前10年以上,因此,对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很重要,可延缓和部分逆转疾病的发展进程。目前临床上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评,结合血、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和PET-CT等检测手段在痴呆前即可明确患者是否罹患本病。
需要与阿尔茨海默病相鉴别的其它疾病>>>>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是老年人群发生痴呆的主要疾病类型,但仍要与其它病因所导致的痴呆进行鉴别,以免引起漏诊和误诊,耽误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一般来说,以下疾病类型也可引起患者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痴呆:
1. 其它神经变性疾病:包括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和帕金森病性痴呆等;
2.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小血管病、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等,晚期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3. 颅内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导致的脑炎,例如克-雅氏病、梅毒和HIV感染所致的痴呆;
4. 免疫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副肿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脱髓鞘性脑病等;
5. 其它类型:如癫痫伴发认知障碍、正常压力脑积水、维生素缺乏、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引起老年人病理性”健忘”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导致或者促发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的危险因素很多,少部分是无法改变的,例如年龄和遗传因素,我们只能坦然接纳它,大部分可以改变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地、持之以恒地改变它。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危险因素有以下12种:
①缺少运动
②吸烟
③酗酒
④空气污染
⑤脑损伤
⑥缺少社会交往
⑦接受教育不足
⑧肥胖症
⑨高血压
⑩糖尿病
⑪抑郁
⑫听力障碍
老年人病理性”健忘”的预防和治疗>>>>
研究表明,针对以上12种已经明确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减少至少三分之一的痴呆症发病;因此坚持定期体育锻炼、戒烟酒、早年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多从事脑力活动、保持良好睡眠和情绪、保护头部、避免外伤、控制好血压和血糖等均可以预防记忆力下降。
对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症的治疗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可选用的抗痴呆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N-乙酰-M-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EGB761、新型β-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代谢、中毒、感染类疾病导致的痴呆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此外,认知康复治疗、无创性神经调控治疗、高压氧治疗、合理的膳食和营养等等也可以减缓患者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梅陇院区)神经内科由中山医院总院同质化管理,将继续开设”健忘专病门诊”,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认知功能筛查和脑功能检测服务,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推荐至老年性认知障碍MDT多学科联合门诊,为认知障碍患者的早诊早治提供更早期、更专业和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健忘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老年性认知障碍多学科MDT门诊时间:每月一次,需由神经内科普通门诊、健忘专病门诊或专家门诊的医生初步评估后再推荐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