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创建于1955年,首任科主任是中国临床血液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血液学家陈悦书教授。建科以来,科室践行“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尽心护佑患者生命健康;同时为兄弟医院培养和输出了大量血液学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血液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任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刘澎教授。
科室是全国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血液病诊疗中心和科研转化基地。在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科室坚持医、教、研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常见疾病和重点研究疾病的临床路径,制定重点病种诊疗规范,开发多项国际领先诊疗技术,临床服务能力、科室影响力和患者美誉度不断提升。2022年科室牵头的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多学科协作组(MDT)入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型医院多学科诊疗MDT建设项目”。2021年科室获“全国最佳血液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版)”提名。
目前科室拥有医师 27 人,专职技术人员 1 人,人员构成层次合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共有高级职称 8 名(教授/主任医师 4 名,副主任医师 4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2 名,硕士生导师 2 名;中级职称 17 名;初级职称 3 名。科室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 100%,拥有博士学位者接近 60%。血液科是复旦大学内科血液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及研究生(硕士、博士和8年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血液内科专科培训的教学工作。
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和卫健委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数十项,众多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大会上进行了发言交流,迄今发表SCI论文近百篇。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开展多项国际/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液科本部目前开放普通床位59张,急诊床位7张,百级层流仓4个。年均出院病人9000余人次,年均门诊病人45000余人次。为解决血液病患者就医需求,特开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梅陇院区(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血液科病房,同时开设血液科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科主任介绍】
刘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校聘关键岗位引进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多发性骨髓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科技奖励。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SCI论文70余篇。擅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淀粉样变性等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国际上首先推动“基于M蛋白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筛查”项目;在国内率先推广“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显著改善相关患者的疗效和生存。